您现在的位置:明光市妇女联合会>> 资料中心>> 调研思考>>正文内容

妇女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作用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7日 收藏
 
  近年来,在明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按照“加压、加码、加快”的新要求,确立“争先、争优、争创”的新目标,实现了国民经济提速增长。全市广大妇女团结奋进,自强不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参与明光“追赶跨越”中谱写了“半边天”绚丽的时代篇章。
  一、明光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明光市地处安徽省东部,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人口64万,其中城区人口14万。京沪铁路、宁洛高速、104国道穿境而过,淮河流经境内60公里。明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水产百强县,明光绿豆、女山湖大闸蟹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消防车、干酵母、“老明光”酒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境内非金属矿凹凸棒粘土品位和储量居亚洲之首、世界稀有。明光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水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2008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县域经济“四个二”的发展思路、确立了“135”追赶跨越目标。采取加快工业发展、加大园区建设等政策措施,县域经济实现了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1、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实力增强。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5.6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52%,发展日益加快,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07年末 GDP达到48.2亿元,财政收入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0元,年均增长13.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5015元,年均增长13.2%。
  2、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200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2008年1-6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23808万元,增长38.9%。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园区经济初具规模,支撑作用明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日新月异,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的主要增长极和重要支撑。截止目前,我市累计入园企业50家;园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06亿元。
  4、财政和农民收入提高,市场消费趋旺。2007年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左右,增长20%以上。市场消费持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7亿元,增长17%。
  5、农村产业逐步走强,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3.6亿元,水产、畜牧、林业和优质高效种植业不断发展,粮食产量10.34亿斤,年均增长4.7%,油料产量0.57亿斤,年均增长7%,肉类产量7.02万吨,年均增长7.9%,水产产量6.36万吨,年均增长15.0%。
  二、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近年来,明光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相继出台了《明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奖惩办法》、《明光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明光市引荐外来投资奖励办法》、《明光市招商引资考核细则》《明光市小城镇建设考核实施方案》、《明光市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坚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动摇、“一岗双责”不动摇、目标任务不动摇、考核奖惩不动摇,招商引资逐年倍增,坚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围绕主导产业积极申报和抓好省“861”项目建设。全力争取浩淼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省“861”计划,鼓励成立集团(股份)公司上市,进入“安徽制造业百强工程”;对已列入省“861”计划的项目,如永言水产、三友电子和GLG甜菊糖、榄菊日化、屹洲塑料等项目,明确阶段性目标,加速推进。
  三、市委、市政府为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给予政策倾斜
  一是支持个体企业发展,满足用地需求。为促进妇女参与参与县域经济发展,满足非公经济企业用地需求,在2003年为工业园区以批次形式报批5个批次,共征收土地1273亩, 2007年通过置换方式征收1966亩土地,共计征收土地3239亩。
  二是安排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非公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条及国发[2005]3号文件第九条的规定,市财政年初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目,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及建立公共服务平台,07年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60万元,工商企业发展资金400万元,用于25家非公有制企业的改造和发展。
  三是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立“一站式管理”、“专门窗口服务”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为服务好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建立“一站式管理”、“专门窗口服务”的服务平台,完善了《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告知承诺制度》、《“星级”窗口考评办法》、《窗口工作人员考评办法》、《窗口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及管理制度。
  四是建立服务体系。①成立担保公司,加强信用建设。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近年来已为31家企业担保贷款4825万元。 ②为失业妇女再就业创造就业平台和资金支持。为了促进再就业,我市的劳动部门成立了再就业中心,为失业妇女积极地创造再就业环境和条件。为贯彻落实“创业扶持工程”,经2006年12月28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第8号)决定,将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滁州市公路管理局明光分局位于原桂花园开发区的4.08亩土地用于建设我市再就业创业园;为再就业妇女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以来,我市与市信用联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分四次向信用联社投放小额贷款担保基金310万元,为410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35万元。累计带动632人再就业。对符合贴息项目的,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就业资金累计贴息51.11万元;开展免费教育培训活动。根据妇女要求和就业岗位需求,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
  四、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业绩骄人
  1、在农村妇女是发展经济的主力军。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广大农村妇女成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她们积极参与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经果林、水产、红薯、甜叶菊、畜牧、“明绿”、蔬菜等特色产业生产,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奋勇争先。全市涌现出4.5万名女科技示范户、女农民技术员、女能手、女经纪人。
  2、在城区妇女在各行各业屡创佳绩。全市有8488家非公有制企业,妇女经营上规模企业15家,从业人数为37180人,其中妇女约占50%。广大妇女集中在电子、服装、玩具等行业工作,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一些有女同志所经营的浩淼消防科技公司、明龙酒业、华彩印务、波涛粮油等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她们每年除向国家缴纳近1000万元税收外,还拿出5-6万元赞助贫困人群。
  五、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妇女自身综合素质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妇女自身的文化水平低,决定了她们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科学技术应用能力都很差。有些妇女因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长远眼光,不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依然固步自封,跟不上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部分女企业家观念落后,小富即安,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和魄力,经营理念落后,生产经营凭经验,投资决策凭直觉,家庭式管理,裙带关系用人。
  2、缺乏资金和技术信息。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因缺乏资金和技术信息,妇女发展的多种经营项目很难快速发展起来,限制了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进程。
  3、人才外流,剩余劳动力转化慢。一些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妇女外出打工求发展,剩下的基本上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弱妇女,形成了当地妇女人才缺乏的恶性循环,阻碍了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
  4、妇女生产生活压力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大部分男性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女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她们家务、生产一肩挑,任务重、劳动强度高,生存压力大。
  三、制约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1、受政策调控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金融政策的改革的逐步到位,县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纷纷撤并收缩,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小。最需要银行扶持的县域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失去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2、受基础薄弱因素的影响。由于县域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无法承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的农村优秀女性外出发展,造成县域经济发展女性人才的缺失。
  3、受观念守旧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束缚着妇女的思想,大多数妇女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参与经济发展的事务均由丈夫做主,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潜能。
  四、促进妇女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帮助妇女提高素质,适应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人才需要。要帮助妇女提高自身素质,避免她们在新生事物面前的茫然和无措。一是把妇女素质教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完善妇女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有效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二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和妇女所需,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制定扶持优惠政策,为妇女参加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
  2、帮助妇女岗位建功,适应县域经济打好特色牌的需要。要帮助妇女适应县域产业的变化,帮助女职工在企业的重要岗位建立功勋,扶持、帮助女企业主集中力量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培育和扶持一批“妇”字号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经济上水平、上档次。
  3、帮助妇女创业发展,适应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的需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就业和致富的需求,以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建立妇女创业中心。推介创业项目,扩大女性创业队伍。二是建立服务体系。建立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市场动态、投资效益分析等方面服务的智能服务体系,降低妇女创业风险。三是制定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女能手、女企业家优先信贷,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妇女从事的农业开发、科技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保证她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发挥好科技推广、项目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
 
 
 
 
 
 
 

作者: 来源: